![](/Content/pc/images/mock/cover2.jpg)
2024-07-23 10:17
通用介入類耗材集采將啟動
各競價組設置兩檔降幅
7月19日,福建醫保局發布《關于公開征求<福建省第五批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文件(征求意見稿)>意見的通知》(附文末)。
此輪集采集中于通用介入類耗材領域。
《征求意見稿》顯示,本次集中帶量采購品種為輸液港、CVC中心靜脈導管(經中心靜脈路入)、PICC中心靜脈導管(經外周靜脈路入)、造影導管、造影導絲、血管鞘、血管止血裝置等7類醫用耗材,競價單元劃分具體如下:
02
介入耗材市場蓬勃發展
本土企業加速崛起
介入耗材市場是醫療器械領域中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,且仍處在高速增長階段。據了解,介入手術治療往往較為依賴醫療器械。伴隨介入治療的持續滲透,介入耗材市場前景廣闊。
以熱點手術為例,據灼識咨詢數據,按銷售金額計算,2021年中國PCI手術器械市場規模12.70億美元,預計2030年將達37.51億美元。2020年中國PTA手術器械市場規模達2.59億美元,預計2030年將達8.46億美元。
介入耗材可分為血管介入(心血管介入、神經介入、主動脈及外周介入等)和非血管介入類。整體來看,除冠脈介入等成熟領域外,介入市場中的許多領域仍由外資企業主導。
國產企業積極布局高端領域,已經在部分品類中掀起了一小波國產替代潮。
目前國內神經介入處于快速發酵階段,下沉市場的開拓也逐步推進。賽道內部,彈簧圈這一成熟產品基本形成了集采的全面覆蓋,在前期積累突破以及集采加持下,國產替代進程明顯。
灼識咨詢數據顯示,按銷售金額計算,2021年全球的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達26.41億美元,預計2030年將增至95.56億美元。中國市場不可小覷,2021年約占全球市場的35%至40%。
國內外周介入處于早期發展階段。QYResearch數據顯示,2023年全球外周血管介入產品市場規模大約為96.25億美元,預計2030年將達到162.28億美元。2023年中國占全球市場份額為9.74%,未來幾年增速將高于全球增速,市場重要性也將提升。
外周介入集采目前尚未大規模開展,相關企業仍有創新發展的時間窗口。但在集采加速擴圍之下,現行價格的保護期可能不會太久。
非血管介入領域,據灼識咨詢數據,中國非血管介入手術無源耗材市場規模由2016年139億元增至2021年264億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.7%。非血管介入類耗材市場中,進口產品占比同樣較高。
整體來看,中國醫療事業的高速發展疊加中國人口基數帶來的龐大醫療需求,使得醫療器械市場不斷增長。國產企業起步雖晚,但也在崛起和超越的路上不斷進發。